南海中部海盆共享航次2018年度和2019年度地质地球物理航次(KK2002)
2020-07-01


2020年6月底,在南海上航行近一个月后,“嘉庚”号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18年度和2019年度南海中部海盆科学考察实验研究(NORC2019-06和NORC2020-06)”地质地球物理航次科考任务,返回厦门。



航次搭载基金委项目22个,参航的科研人员分别来自国内外的11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彦林博士任首席科学家。


航次共实施300海里地球物理测线调查,完成86个站位作业,成功获取了抓斗沉积物32斗,箱式沉积物15斗,重力柱状沉积物27个,浮游生物拖网10次,底栖生物拖网7次,热流探针作业21次,海底摄像7次。本航次所取样品让科研人员颇为满意。



海底泥火山调查是本航次的重点调查任务之一。通过船载多波束探测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走航调查设备,航次在南海北部东沙群岛海区采集了大量相关数据,发现了泥火山、海底麻坑和气体羽等油气泄露的地球物理证据,并采获大量碳酸盐岩结核和冷水珊瑚等油气泄露的沉积和生物证据,显示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航次首席科学家王彦林博士表示,海底泥火山调查充分体现了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质和海洋生物等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是本航次工作的一个亮点。




(文、图 \“嘉庚”号科考船)





 


Copyright ©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