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16:00,正在执行“海丝学堂”本科生实习航次第二航段的“嘉庚”号上,来自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以下简称“科技中学”)的生物教师曾赟鋆和她的学生庄茗熙作为本次“嘉庚号海洋大讲堂”的主讲人,在海洋科考作业的现场,通过海陆云端连线,讲授了一堂“海”味十足的海洋科普课程。
作为“嘉庚号海洋大讲堂”的第三讲,在课程内容上与前两讲既一脉相承,又特色分明。本次的内容以中学生物课程中的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等知识为基础,结合海洋科学和海洋科考的相关内容,重点围绕海洋底栖生物的采样方式、具有代表性的底栖生物的分类学特征和生活习性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讲授。



本次活动还在科技中学海洋博物馆开设线下会场,并且在课程结束后,科中学子还同“嘉庚”号上的科学家团队进行了连线问答。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科学家们也都一一做了针对性地解答。
此外,在线下分会场里,厦大海地学院教授、科技中学副校长蔡明刚老师也用幽默而风趣的语言分享了自己的科考经历,厦大“勇闯深蓝,探秘海洋”暑期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亦为师弟师妹们带来了一些底栖生物标本的介绍和大学里海洋专业学习的内容分享。




除了有线下会场外,本次活动亦通过腾讯会议、科创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平台进行线上转播,共有5万余人次在线收看。同时,厦门市科协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也将活动在永宁县闽宁镇落地,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在家同步收看学习,在暑期里享受这堂海洋科普的大餐。

致谢:
感谢厦门大学王智特任副研究员、杨德援博士、杨位迪高级工程师,以及厦门二中正高级教师周英鹏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指导和把关。
感谢厦门市科协、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海丝学堂”第二航段科学家团队、“嘉庚”号科考船团队和厦门大学“勇闯深蓝,探秘海洋”暑期社会实践队等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文稿、排版:黄家骏
图源:厦门市科协、厦大附属科技中学
审核:厦门大学科考船运行管理中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5GvQuptvowejxgtk4Ggj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