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号远征西太,执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航次
2020-07-04

7月3日上午,“嘉庚”号从厦门起航,赴西北太平洋执行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科考航次(KK2003),预计航期50天,航程约6700海里。这是时隔一年多,“嘉庚”号再次“远征”西太,也是疫情以来“嘉庚”号首次出境科考!


《厦视新闻》7月3日播报:

“嘉庚”号科考船远征西北太平洋,开展疫情以来首个出境科考航次


 

开航前,厦门海关登船指导,加强船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并抽调专员为出境人员和船舶备齐相关手续和证书,确保科考船按时启程。“嘉庚”号科考船第三次获得了厦门海关签发的《船舶免予卫生控制措施证书》。

 

“嘉庚”号船长 尹龙:所有出海人员包括船员,要进行两次核酸检测,然后(出发前)14天内的所有行程都掌握,从源头上控制得很紧,船上每4小时进行全船消毒。

厦门海沧海关船舶监管科科长 汤俊:针对船舶开展了船舶卫生检查工作,然后签发了《船舶免予卫生控制措施证书》,确保船舶出境的所有手续能够顺利通关。


 


 



“嘉庚”号KK2003航次执行的是厦门大学戴民汉院士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洋荒漠生物泵固碳机理及增汇潜力”(Carbon Fixation and Export in the oligotrophic ocean,Carbon-FE)的首个科考航次。科考任务由厦门大学牵头,中国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单位共同参加,共36名科研人员参航。


 

航前合影©黄家骏


西北太平洋在全球气候和海洋变化研究中具有特殊地位,“嘉庚”号本次的科考任务,主要是采集样本、收集数据。

这一航次的主要作业内容包括常规CTD采水、痕量元素洁净CTD采水、大体积海水过滤系统采样、大体积现场生物培养、浮游生物多联网、气溶胶和大气采样、湍流观测、走航多参数观测和Bio-Argo等。

航次首席科学家 柳欣:本航次的目标海区是太平洋的荒漠,我们这次去主要是围绕,以铁元素为核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做研究,取一些海洋表层跟深层的金属元素,还有生物的这些样本,目的最终是为了国家需求的碳交易,以及寻找潜在的碳汇。


项目主持人戴民汉教授现场嘱托


"各位老师同学,KK2003航次经过两年的策划、过去一年的密集准备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在这非常时期隆重起航!这是MEL主持的首个基金委重大项目、国际计划认证的航次,到地球上最大的连续生态系统、海洋荒漠寻找海洋增汇途径和潜力,具有历史意义。除了老生常谈的出海规则,即同舟共济保障人身、装备、样品数据安全,此次航次航程较长,又需面对痕量采样与分析的挑战与困难,因此特别需要各位的融通、协同与配合。预祝航次顺畅,也请各位品味‘嘉庚’文化。"

——戴民汉致敬、致礼并致谢


来源:厦视新闻:“嘉庚”号科考船远征西北太平洋:开展疫情以来首个出境科考航次

70.8海洋媒体实验室:探索“海洋荒漠”能否“植树造林”——厦大领衔国家基金重大项目科考航次驶向西北太平洋

 

 

Copyright ©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