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海外教育学院组织留学生参观“嘉庚”号
2019-04-25

蓝天碧海,暖风微醺,人间四月,春暖花开。4月21日清晨,静谧的厦门港边,这艘以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之名“嘉庚”命名的世界顶级科考船,张开她的怀抱,迎接来自16个国家的38名留学生。
这是厦大海外教育学院为留学生们精心设计的“中华文化体验课”中的一节实地考察课。在海洋与地球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安排下,主讲教师陈端端把讲授主题从凝聚中华民族“根”与“魂”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到熔铸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课堂设在了厦门大学的“海上校区”——“嘉庚”号科考船上。

三千巍峨钢躯,安静洁净一流

“嘉庚”号船长77.7米,型宽16.24米,设计吃水5.2米,总吨3611。抵达港口后,留学生们就被她巍峨庞大的身躯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登上甲板,想要与这个“大家伙”来个亲密接触。“嘉庚”号海上探测部探测长吴学文、二副曾云鹤热情接待了到访师生,带领大家详细全面了解科考船。

师生一行首先来到驾驶舱,曾云鹤向留学生们展示了驾驶舱高端的操控系统,除船长可一人操纵之外,还可以开启自动巡航,自动定位等模式,在船容量有限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考船的使用空间和价值。他告诉在场师生,除了操控系统全球领先,“嘉庚”号还具备“千里眼”和“顺风耳”的“超能力”。科考船上配有升降鳍,上面安装许多探测器,这就相当于“千里眼”,海底的情况通过它能看得一清二楚。同时在船的底部,有一个相当于“顺风耳”的系统叫多波束,通过安装在船底的126个换能器和探头,可对海底地形地貌进行实时扫描。

嘉庚”号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唯一的全球级多学科综合科考船,厦门大学拥有其完全知识产权。别看她身子重个头大,安静和洁净,却是“嘉庚”号最引以为傲的特点。她是目前国内唯一一艘达到Silent-R水下辐射噪声静音等级的科考船。据负责建造“嘉庚”号的广船国际说,“嘉庚”号从水面走过,可能连正在睡觉的鱼也不会被吵醒。此外,“嘉庚”号还是世界上最洁净的科考船之一,她是国内科考船中首艘在升降鳍上设置走航痕量金属无玷污海水采集系统的船舶,也是国内首套装配可移动式超洁净痕量元素专用采水系统的科考船。

“嘉庚”号在国内科考船领域取得的多项突破以及船上配备的各种高精尖仪器设备令在场所有师生都叹为观止。留学生们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逐一参观了“嘉庚”号的会议室、实验室以及餐厅等。在数据处理与科学讨论室的电子沙盘前,留学生们还有幸模拟体验了一次当首席科学家的感觉。

深海远洋科考,千秋传颂嘉庚

在“嘉庚”号科考船餐厅,师生共同观看了《嘉庚号》纪录片,进一步深入了解“嘉庚”号的建造背景、建造过程、克服的种种困难,以及她所承载的数代厦大海洋人的梦想、所凝结的聚沙成塔的校友力量、所蕴含的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核心的“嘉庚精神”。

学校排除万难建造“嘉庚”号,大力支持海洋学科发展;“嘉庚”号建造过程中,众多校友发挥校主捐资兴学精神,慷慨捐赠,倾囊相助;“嘉庚”号上,特意辟出空间,展示捐资校友的名录以示感谢……这些属于“嘉庚”号的小故事,这些继承和传扬嘉庚精神的细节都令在场师生们为之动容。来自塔吉克斯坦的2018级汉语进修生李小龙说到:“当我得知厦门大学是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第一所拥有自己的全球级科考船的高校,那种骄傲之情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厦大人感到自豪。”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潘红梅看完纪录片以后,深受触动,她说“ 初心不忘,校友情深,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是‘嘉庚’号带给我的感动,也将是我们作为厦大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行时披星戴月,驻时彻夜繁忙,倾意哺群芳。得东风无限,天涯亦巡航。”正如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丁少雄教授所写的《水调歌头·庚舻颂》中赞颂的那样,“嘉庚”号科考船建造之日起,就被赋予了“走向深蓝”、海洋强国的使命,承载着助力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影响和展现厦大力量、彰显厦大自信的重任,“嘉庚”号的数次远洋科考代表着“海上厦大”已扬帆起航、驶向深蓝、走向世界。

“嘉庚”号,南强梦。这艘承载着数代厦大人梦想,以校主之名命名的科考船,不断向世界展现着嘉庚精神和厦大力量。我们期望,通过组织留学生参观“嘉庚”号的文化体验活动,加深他们对厦大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了解,培养爱校荣校情怀,不断提升他们作为厦大人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借助他们的力量将嘉庚精神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透过感受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向留学生展示中国智慧、中国风采,帮助他们了解更加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贡献力量。

海外教育学院 邹文菁 罗俊峰

Copyright ©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
Top